•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19/2025-67191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泰顺县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5-01-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泰顺县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 01- 17 15 : 30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老有颐养”,多措并举,推动“基本养老”向“品质享老”转变。一是办好民生实事。提前完成“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新增助餐点32个、“理银发”点位54个;建成认知障碍床位40张,每万人拥有认知障碍床位数达21.9张;培育持证护理员211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24.56人。二是创建老年友好。推动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建成康养联合体16家,覆盖率达84%;泰顺睦邻颐养中心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名单。三是争创亮点成效。创成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3家,养老领域获省级试点项目1个、市级试点项目3个,并率省市之先建立“爱心卡”县域监管账户,爱心卡激活人数居全市第一。

(二)聚焦“幼有所扶”,多点发力,推动“幼有所育”向“温馨善育”转变。一是加强保障力度。出台儿童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建成乡镇未保站6个,并推荐2个未保站参评省级品牌未保站。二是强化关爱服务。成功举办泰顺首届困境儿童研学活动,深化县领导结对帮扶困境儿童,落实资金20余万元,兑现微心愿700余个,开展电话走访1500余次,实地走访560次。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开展儿童防溺水救援演练19场,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打通门诊绿色通道,免费为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咨询服务70余次、门诊服务2次。

(三)聚焦“困有所济”,精准救助,推动“兜底保障”向“幸福提质”转变。一是强化救助兜底。实施“善居工程”,按照户均1.6万元的标准,帮扶改造困难家庭40户。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分散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服务成功被纳入省级试点;建成投用县救助管理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帮扶活动437场,惠及困难群众20000余人次。三是深化综合帮扶。推动助联体规范化建设,上架服务项目16个,服务项目执行数占比达90.54%,服务覆盖率达92.5%;发挥助联体资源汇聚功能,打造助学帮扶项目2个,聚集爱心资金15余万元,帮扶困难学生36名,资助困难群众76名。

(四)聚焦“融合发展”,迭代升级,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一是强化社慈联动。新增社会组织21家,开展“红色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惠及6万余人次;培育慈善组织2家,募集善款6000余万元,实施慈善项目11个、共富同行项目9个。二是促进移民共富。实施移民项目100个,南浦溪镇潘垟新村乡村振兴项目被纳入省级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获省补资金516万元,该项目将惠及群众1万余名。三是深化殡葬改革。打造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1处;深化“6+N”项惠民举措,实现乡镇建成区丧事集中办理全覆盖,累计节约群众治丧费用1000余万元。四是优化婚姻服务。投资2300万元,按照5A标准打造婚姻登记场所,落地省级婚俗改革试点项目,同步争创十佳婚姻登记机关和省级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五是强化区划地名。南浦溪库村获浙江省千年古村落称号;深化“乡村著名”行动,试点推动峰门等5个村创建数字门牌。

二、2025年工作思路

1.推进友好社会建设。持续创建一批老年友好示范乡镇、村社;拓宽爱心卡服务对象向二、三类对象扩面,延伸“六助+N”服务;深化“六个一”困境儿童结对帮扶行动,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2.深化综合帮扶改革。聚焦困难群众需求,加快推动助联体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助联体服务效能,以多元服务供给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打造更具泰顺辨识度的救助品牌。

3.提升专项服务能力。加快推动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移民群体共同富裕;持续优化婚姻服务,常态化做好“青山白化”治理,争取民政各领域的工作都能出亮点、显特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