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泰顺 > 泰顺廊桥

泰顺廊桥:岁月守望 新桥如虹

发布日期:2025-01-07 17:01:43 浏览次数: 来源: 泰顺新闻网 作者: 冯亚斌 毛若冰 字体:[ ]

泰顺廊桥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是我国传统木构桥梁的杰出典范。这些廊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泰顺人民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厚重的情感。从古廊桥的修护,到新廊桥的诞生,泰顺的廊桥文化正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与发展。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泰顺的新老廊桥,探寻廊桥背后的故事。

1.jpeg


2.jpeg

“这根三节苗被虫蛀得非常厉害了,我们下一步要把它更换掉……”因为年岁长久,加上虫害的侵蚀,国保级廊桥溪东桥拱架部分的一节三节苗根部出现溃烂,需要进行更换修复。近日,县文博馆、县非遗中心以及廊桥修复工程施工方的相关人员来到溪东桥就修复工作进行现场调研。

溪东桥位于泗溪镇,横跨东溪之上,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修复。

县文博馆馆长林安准表示,这次调研主要是为了解决廊桥构件的损坏、虫害等问题,收集廊桥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廊桥的构件、工艺技术材料进行研究,让廊桥在泰顺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情感得到延续。

3.jpeg

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溪东桥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是许多泰顺人心中的精神桥梁。

“我对溪东桥是很有感情的,小时候我们出门都走这条桥,它从小就陪伴着我们。”村民林上宇说。

村民林家满则表示,从他们出生之日起,这座廊桥便已矗立,它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轨迹,宛如一位守护神,默默守护着他们。“现在我成为了一名文保员,轮到我挺身而出,成为这座廊桥的守护者,确保它的安全与传承。”

我县作为中国廊桥之乡,境内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廊桥共32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座。2009年9月,由泰顺等浙闽四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成功转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创了中国非遗名录转换的先河。

4.jpeg

为保护和传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廊桥正在泰顺境内拔地而起。三魁廊桥正是新廊桥的代表之一,它长92米、宽7.5米、高40米,单孔跨度48米,为目前中国现存的单孔跨度最长的廊桥。

出资建设廊桥的邱祖文说:“我相信三魁廊桥能带动三魁经济发展,这个廊桥不仅是我家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三魁人的骄傲。”

“廊桥是我们泰顺的文化地标,也是我们的家乡特色,它不仅是一个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更是泰顺人民的精神家园与情感寄托。”三魁镇秀溪边村党支部书记张海辉表示,廊桥不仅是精湛建筑艺术的展现,承载着泰顺独特的建筑文化,更深深烙印着泰顺人的乡土记忆与情感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泰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象征。

跨溪而立的三魁廊桥古朴秀丽,“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雕刻艺术让桥身更显精致典雅,建成后广受周边群众好评。

5.jpeg


6.jpeg

在大安乡大丘坪村,一座新建成的廊桥——安顺桥也迎来了圆桥庆典,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腾中。

现场,村民们迫不及待地上桥行走,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这座安顺桥由村民集体筹资而建,桥长41米,宽6.2米,采用直木编梁叠压工艺,历时两年建成。

大丘坪村村民曾仁调说:“我们村几十年前就想建廊桥,现在终于建成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希望从今以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丘坪村村民周叶青说:“村里廊桥落成,我们非常开心。”

大安乡党委委员张奕足表示,安顺桥是大安乡第一座木拱廊桥。这座桥的建成将为周边的民众提供休憩休闲以及游玩的场所,同时也将作为大安一个新的文旅景点,为大安整体的文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廊桥的修复与新建,是对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敬重与守护。未来,我县将继续传承廊桥文化,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发展,让更多人领略泰顺廊桥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