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01008003011057/2025-67424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司前畲族镇
  • 成文日期:
  • 2025-02-1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关于司前畲族镇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5- 02- 17 09 : 22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通过树牢依法行政理念、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多措并举夯实法治根基。坚持将法治思维深度融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实现依法决策水平显著提升、矛盾化解效能持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切实以法治力量护航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强组织压责任。坚持高位统筹推进,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镇村两级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揽、专班运作、全域联动"的组织架构。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构建"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专责、部门协同落实的三级责任链条,通过季度专题会议制度动态研判建设进程,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法治政府建设"三化"管理机制:一是目标化管理,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和第一责任人履职清单,实行项目化推进;二是过程化管控,创新"月自查、季督查、年考评"动态监管体系;三是成果化验收,推行法治建设成效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制度。通过构建"部署-执行-督导-考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二)深理论固法治。我镇坚持将法治思维培育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程,多维度构建学法用法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干部职工学法实施方案》,建立"党委领学+支部促学+个人践学"三级联动机制,依托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平台,系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专题学习15场次,实现领导干部法治培训覆盖率100%。二是创新学法模式,打造"法治大讲堂+业务微课堂+云端e课堂"学习矩阵,全年举办法治专题讲座5期,组织31名公务员参与法律知识考试并全员通过。三是注重学用转化,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案例研讨等实践机制,推动法治培训成果转化为规范行政行为的具体举措。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法治教育,全镇干部依法履职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40%,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6%,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优机制提决策。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党委会议"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实行议题预审、材料备案、全程纪实工作流程,配套制定决策后评估实施细则,实现决策闭环管理。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体系,推行重大决策"五维评估"机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廉洁性评估),严格落实决策前公示听证、实施中动态监测、执行后绩效审计制度,确保决策全周期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决策合法性审查,构建"双审双核"机制,所有重大决策须经党政办初审、法律顾问复审,涉及民生事项需附加第三方专家核验,确保法律审查覆盖率达100%。

(四)明政务促透明。严格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基层权力运行阳光化建设。全面规范行政权力公开机制,重点推进政务办理流程透明化改革,强化"三务"公开标准化管理。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主阵地,依法定期公开并动态更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政务全链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升镇村工作透明度、民主性与便民性。系统优化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流程,按照权力清单制度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公示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权责边界、办事指南、办理时限及监管机制等要素,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公示,确保群众看得明白、用得放心。同步建立信息公开质量评估机制,通过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议等方式持续提升政务公开效能。

(五)严执法重规范。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执法工作体系。严格对标县级机构改革部署要求,系统推进镇综合执法办公室标准化建设,科学配置执法力量,建立"定岗定责+资格准入"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涵盖执法程序、裁量基准、协作机制等要素的全流程执法规范。强化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法规素养+实务能力"双提升工程,2024年度已组织6轮专题培训,累计开展模拟执法、案卷评查等实战化训练19场次,目前全镇持证执法人员达5名,专业覆盖率达100%。创新构建"智慧监管+社会监督"双轨并行的全过程执法监督体系,通过执法记录仪全流程留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回访评价等制度,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

(六)化纠纷强信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浦江经验"实践运用,构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闭环管理"的基层治理体系。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要求,创新建立"网格排查、分级调处、联动化解"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整合基层治理资源、优化初信初访流程、规范调处工作标准,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线索230余条,成功调处216件,调解成功率达93.9%;其中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2起,办结信访事项150余件,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

(七)广普法增意识。紧扣"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创新推进"法律八进"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普法宣传体系。一是打造"线上+线下"双轨普法模式,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标语、LED屏滚动播放等传统方式,结合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二是突出重要节点普法,在"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关键时点开展专题普法活动。三是创新特色普法载体,将法治宣传融入"三月三畲乡旅游风情街"等本土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集中普法活动4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党员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法治意识显著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

(八)立规章强监督。严格贯彻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全面规范文件制发程序。一是严格执行"三统一"制度,对以镇党委、政府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二是健全合法性审核机制,重点把好制定依据、文件内容、程序规范"三道关口",确保文件制定合法合规、程序正当;三是强化备案管理,建立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2024年度,我镇未制定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切实维护了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二、存在问题

一是普法举措待强化,宣传实效尚薄弱。当前普法措施的实施力度不足,成效并不显著。法治宣传工作中存在盲区和死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形式单一,新媒体的运用不足,缺乏吸引力。对于党员干部、青少年、农民群众等重点普法对象,未能实现“分类别、多层次、全覆盖”的要求,导致法治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是依法行政村短板,执法能力需提升。在依法行政方面,我们的能力尚显不足。党员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水平有待提高;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相对薄弱,全镇范围内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人才匮乏,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数不多,导致整体执法能力不强。

三是学法尊法氛围淡,守法护法意识弱。尊法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尚未充分形成。在一些偏远村庄,法治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村干部的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法治思维未能真正有效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此外,部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工作表现出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抵触的情绪。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深学笃行凝共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构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专题研讨深学践学、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的全方位学习体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二是统筹部署强根基。依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原则,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区、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制定详尽的法治建设实施方案,对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紧密围绕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系统部署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机制,确保工作有计划、有监督、有总结,从而全面提升法治建设的实效性。

三是严格执法提效能。根据《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实施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工作。重点加大在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确保执法过程规范透明。同时,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确保执法的专业性和质量。注重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执法为民的责任意识,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工作,增强政府公信力。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资源,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四是普法惠民增实效。提升法治宣传质效,根据“八五”普法规划,针对重点学法对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建立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利用传统节假日等普法时机、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聚焦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群体以及“三农”领域等关键内容,全方位推进法治宣传工作。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方式,迅速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推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持续提升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中共司前畲族镇委员会

司前畲族镇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