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陈陈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共富市集发展的意见建议》(第119号提案)收悉后,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县共富市集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立足”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泰顺特色的共富市集体系。目前,已形成“泰有艺市非遗市集”“泰有夜市夜间经济”“泰有农市”农产品市集等三大特色品牌,累计举办各类市集活动120余场次,带动农户增收超3000万元。共富市集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载体。我县共富市集类型日益丰富,以农产品市集为例,通过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搭建了农产品直销平台,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非遗市集则充分挖掘泰顺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泰顺提线木偶、药发木偶等传统技艺,通过市集形式进行展示和推广,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创造了经济价值。美食市集则汇集了泰顺县各地特色美食,如泰顺520、泰顺药膳、山区特色小吃等,成为展示泰顺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共富市集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局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与品牌效应。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指出的,许多市集在定位、业态、商品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商家和特色商品,大多数仍停留在网红小吃、普通工艺品等层面,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和品牌效应。这种”千集一面”的现象,不仅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也制约了市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共富内涵体现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许多共富市集仅仅挂了”共富”的名头,而实质上却与普通市集并无两样,流水线一样的设计和流程很难将“共富”的内涵真正展现出来。市集缺少能为农民提供一个推销自家农产品的平台,也鲜有市集能邀请农民共同参与,让农民体会“共富”的乐趣。
(三)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乡镇市集在运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影响了市集的整体形象和运营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落实您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深入挖掘泰顺县的特色资源,如泰顺三杯香茶叶、猕猴桃、顺蜜等农产品,以及提线木偶、药发木偶等非遗项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商品。通过宣传推广、品牌认证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品牌效应和口碑传播。
(二)分类指导,突出市集特色
制定不同类型的市集,乡村型共富市集将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传承乡村习俗,拓宽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渠道;社区型共富市集将重点推动服务与社区治理相融相促,开展惠民消费、助农增收、政策宣传等活动;景区型共富市集将重点依托景区、主题公园等场所,设置共富摊位、对口帮扶展位,与”共富工坊”联建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三)引育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电商运营、品牌建设、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泰顺工作。同时,加强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本地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市集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聚焦”共富”本质,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将农业农民“一老一小”、青年婚恋等元素都融入到共富市集中,让市集更加其乐融融。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民参与机制,让共富市集真正对农民开放,每场为农民预留部分摊位,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品牌推广等活动,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共富市集是泰顺县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让共富市集真正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满意的重要平台,衷心感谢您对泰顺县共富市集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科室:泰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销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577-67567511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