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提案》(041号)已收悉。泰顺县作为浙江省山区26县之一,近年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为路径,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育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感谢您对泰顺县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注,现结合泰顺实际,对您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支持
(一)强化资金支撑
一是拓宽农业资金支持渠道。我县深入谋划“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计划三年内建设产业发展类、公共服务类、基础设施类等轴内项目共计82个,总投资超600亿元。通过轴线建设,串联司前畲族镇、筱村镇、泗溪镇、雅阳镇等4个中心镇,辐射带动左溪村、库村村、下桥村、龟湖村等9个重点村,实现“生态绿谷”向“共富金轴”的跨越。发展轴省级专项财政补助资金预计8亿元,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产业基金、专项债、国家“两重两新”“8+4”等政策资金支持,力争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以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及政府产业基金等多渠道资金支持发展轴建设方式减轻本级财政负担。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农村电商发展。主要举措包括:农业银行推出“三杯香全产业链贷款”和“竹(木)全产业链贷款”;农商银行推出年化利率优惠50-100BP的“共富·助农兴贷”;邮储银行推出“极速 贷”;温银村镇银行推出“金商贷”;民泰银行推出“农惠通”;中国银行提供“益农贷”和“美乡村贷-富民贷”;建设银行提供“浙县振兴贷”。接下来,我县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强化科技支撑
近年来,泰顺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已培育农业类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农业科创平台建设,建成薯芋良种繁育创新中心、中药材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点平台,引进新品种11个,打造奶牛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同时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立项省、市、县各级农业科研项目116个,获补资金754.3万元,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示范区4个。此外,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通过"科技e联"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共建技术转移中心2个。下一步我县将继续结合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全县农业向高质量发展、向现代化迈进,实现农业发展新跨越。
(三)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加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让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我县扶持发展康鸿科技产业园,山友共富产业园竣工落成,省级奶牛种业和乳制品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建成奶牛种业研学中心,落地种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一批胚胎奶牛;依托农业“双招双引”,成功培育泰龙、山友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基础设施提升
纵深推进温州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动一批县域内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初步谋划发展轴交通项目包含泰顺县李垟至翁山“四好农村路”联网工程等项目。重点推进苍南至泰顺高速公路、235国道泰顺司前到景泰交界段、雅管线连接线工程、泰顺县罗阳镇月山下至朋家山公路工程。改善农村道路状况,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2.0 版建设,2025年泰顺县省市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6.036公里。共包括13个项目,总投资约5191.8万元。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提供便利,构建交通互联互通格局。
(二)水利与公共服务
一是关于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升级,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根据《浙江省水利厅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浙江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水农电〔2022〕27号)部署要求,我县将农田灌溉发展规划作为泰顺县灌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粮食安全、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等紧密结合我局将按规划做好区域内的水土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间的平衡,统筹国土空间格局、农业生产布局、浙江水网格局、灌排工程格局等,重点提升农田灌溉排水保障能力,合理确定灌溉发展总体布局和农田灌溉发展目标。二是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农民饮水安全。2023年,我县启动新一轮单村水站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泰顺县区域内水站供水能力,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要求,通过高位推动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全面建成供水格局更完善、设施配套更齐全、运行管理更高效、环境面貌更优美的城乡供水体系。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重点推进老旧管网改造、水源地保护和净水设施升级等,同时对偏远山区采取分散式供水与集中式供水结合模式,确保农村供水全覆盖。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多措并举激发人才返乡活力
立足“廊桥之乡”生态优势,重点面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实施“泰智回归”工程。结合我县“泰智10条”等人才新政,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最高30万元贴息贷款,对回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专科1万元、本科2万元、硕士4万元的就业补贴;提供5千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五千元的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提供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等。加大外出引才力度,积极开展“泰爱人才·近悦远来”2025全国巡回引才活动,吸引和鼓励人才到基层、到农村创业发展。挖掘实习和就业岗位,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泰顺实习就业。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的方式招引本地大学生留泰发展,入村创业。
(二)深化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我县产业、科技发展需要,精心组织实施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与高素质农民培训55个班次2689人次;安排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18个班228人次;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5人;培育认定“新农人”4316人;推荐温州市乡村振兴领军人才6人、浙江省“浙农英才”2人(青年英才);成立公布第二届县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100多人组成,囊括粮油、茶叶、果品、畜牧、农业机械与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一)打造最优生态环境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2024年,泰顺县全面统筹、强势推进“蓝天保卫战”,PM2.5年均浓度低至16.3微克每立方米,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二,降幅高达-10.4%;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占据全市榜首、全省第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2.04,在全市和全省均位列第二。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度泰顺所有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Ⅱ类以上,荣获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狠抓饮用水源保护,在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及珊溪水库建设自动监测站11个,出台《规范畜禽养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年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18次,发现问题20余个并全部完成整改。加大生活污水治理投入,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95.5%。三是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有效化解信访矛盾,2024年我县共受理、调查、处理和回复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信访投诉件共55件,信访答复率100%。
(二)深化人居环境整治
2024年,我县以“洁、美、和、顺” 为标准,实施“环境融合”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洁化、序化、美化”,建成市级浙南民居样板村2个,打造了文祥湖岸上六顺、水上六顺等文化景观,形成“处处是美景、时时见美丽”的全域风貌格局。打造省级未来乡村5个、省级和美乡村54个、氡泉岚境党建引领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完成历史文化村落修缮8个,全市第一;再度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企农融合工作入选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下一步,泰顺县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导向,紧扣共同富裕要求,通过生态提质打造全域美丽新格局,通过产业升级培育农旅融合新动能,通过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享新机制,系统推进乡村环境优化、文明乡风培育和基层治理完善,尽力缩小城乡、区域、收入等“三大差距”,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全力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联系科室:乡村振兴指导中心
联系电话:0577-67618986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