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泰顺 > 部门资讯

低空经济赋能泰顺“一杆竹”出山路

发布日期:2025-07-29 09:43:13 浏览次数: 来源: 泰顺发布 作者: 泰顺县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指挥部 字体:[ ]

“无人机吊运毛竹两分钟一趟,不仅克服山区复杂地形阻碍,而且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在位于浙南边陲的泰顺县罗阳镇三滩村半岭,泰农无人机吊运植保负责人张宗升和工作人员简单准备后,伴随无人机旋翼轰鸣,苍翠竹园里的百杆毛竹开启乘“机”出山之旅。50吨毛竹3天就能吊运完成,山下开阔地紧挨着毛竹堆放点停靠的大货车早早等候,毛竹吊运出山后立刻装车运往加工点。

低空赋能守山护水、低空赋能农林作业、低空赋能应急救援……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强劲东风,泰顺县立足作为生态之县、林业大县、珊溪库区所在地县的区域特征,强力推进山区典型低空场景应用建设,载人机和无人机协同作业来打造守山护林“空中瞭望哨”和农林产品下山出山吊运“空中专属路”,差异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低空经济。

昔日苍山竹海因为“低空经济”注入,涅槃重生迸发活力。“自从有了无人机吊运毛竹之后,过去因为生长在大山里人工成本高、运输成本贵、产品附加值低而被冷落的竹木生意一下子火了。”张宗升说起当初选择从事无人机吊运竹木,就是相中家乡泰顺山多、树多、竹子多。

近年来,借力新兴产业和现代技术推动传统竹木产业创新发展,泰顺向天突围。泰顺作为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生态县和为数不多的全国首批碳汇城市,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6.88%,其中竹林面积多达23.3万亩,立竹量5700多万株,年产竹材突破242万支,竹木产业发展底蕴厚重、底气十足。近年来,伴随着省市县竹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以及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平台载体、竹材首台套装备应用新兴技术等加快落地,泰顺竹木产业强势崛起。

一方面,紧盯“竹海变现”享碳汇之“惠”。在国家“双碳”政策引领驱动下,泰顺苍竹翠园和绿水青山加快增值变现,县里先后实施多个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林业用地突破2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达到124万亩,为碳汇交易奠定坚实基础。同步建立起山区专属碳汇管理体系,编制实施全市首个碳排放核算指南,2021年全县森林植被碳汇11.46百万吨,列入全省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的竹里畲族乡预计每年实现碳汇交易收益56万元。

另一方面,紧盯“山海抱团”促帮扶成“团”。泰顺借势借力山海协作温州理工学院泰顺研究院平台载体,以山海协作、校地合作、联合运作来加快竹木产业科研攻关、项目合作、创意创新和成果转化,研究院专家团队先后与浙江利众竹木有限公司、温州甬泰竹业有限公司、温州瑞尔金属等企业开展科研攻关和项目合作,先后深度调研高新企业13家,发布开展“浙南明珠杯竹木产品设计大赛”,全产业链提升竹木加工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品牌营销能力。

与此同时,泰顺紧盯“蓝海寻梦”帮助山村共富圆“梦”。县里依托竹木可再生资源,打造从采伐搬运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就地就业。全县从事与竹木产业相关工作人员超过3.2万人次,约占总常住人口的12%,90%以上为本土用工、本地就业,竹木采伐日均工资超过400元,竹木加工月薪工资达到5000-6000元。其中,司前畲族镇家家户户种竹产竹、以竹为业,依靠竹木加工每人每年增收不低于5000元。

除此之外,伴随着泰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之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系统赋能,“一杆竹”这个撬动立县之本、兴县之要、强县之基的关键,成为泰顺“3+3”生态工业体系重要组成,同步与畲族文化、非遗传承、旅游主业等叠加赋能,辐射拓展至竹木特色文化展示、竹木加工创意产品生产等多领域发展,成为助力山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增收之竹、致富之竹、兴业之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