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泰顺县4个省控以上考核断面(氡泉、交溪、柘泰大桥、百丈口)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达标率100%,这份沉甸甸的成果标志着泰顺县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的突破,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织密全链条监管网络
泰顺县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覆盖“排查-监测-整改-反馈”的水环境全链条监管体系,累计排查河道1177.6公里、整治问题排口19个。并通过“每月监测+通报”机制,发放多份督办单和工作提示单,实现对20个乡镇出境断面水质的动态监管。同时,对生产建设项目同步开展水土保持“地毯式”排查,71个问题项目全部整改到位,建立起覆盖全过程的责任链条,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主体责任。
夯实基础设施根基
一方面以扩能增效与管网完善为重点,通过项目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泰顺污水总厂(二期)建设,新增2万吨日处理能力将有效缓解城关污水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南浦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9月底就能完工调试。此外,《泰顺县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查、测、溯、治、管”一体化推进全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
精准把脉源头治理
以溯源结果为依据,靶向施策破解断面水质问题。针对寿泰溪沿线养殖污染这个难题,多部门联手出击,通过限制设施农用地审批、暂停耳标发放等措施,向27家养殖户发放整改通知书及土地性质核实。同步结合断面分析和第三方排查成果,在交溪流域,针对支流总磷超标问题,采用3000m³/d(立方米/天)一体化磁混凝成套设备进行深度处理,让水质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构建全链监管体系、推进基建提标扩面、深化源头精准治理三管齐下,泰顺在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中形成了闭环管理、效能提升、标本兼治的良好格局。下一步将深化“一点一策”精准施策,加快管网建设与畜禽整治,推动水环境质量从“达标”向“提质”跃升,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