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泰顺 > 泰顺概览 > 泰顺方言

泰顺方言


一、“百丈口话”

百丈口话属方言孤岛,是变了调的文成话,俗称“下路话”。它受周围莒江话的影响很大,有被莒江话同化的趋势。

二、“汀州话”

汀州话来源地是闽南,方言特点介于闽南话和客家话之明。讲汀州话的地方有:上排村(许氏)、林垟村(赖氏)、大岗背(赖氏)、下塔村(赖氏)、秀溪边(邱氏)和碗窑村(江氏、杨氏、华氏)。目前能讲汀州话的仅属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估数为2000人。

三、“畲话”

境内畲族人使用汉语,他们讲的汉语叫作畲话,又叫少姓话。畲话只在畲族内部通行,属于汉语客家方言,含有闽语成分。境内畲族人一般能讲一种以上别的方言,因此畲话受周围方言影响很大,一些畲族年轻人已不会畲话。目前约1.6万余人讲畲话。因为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境内畲话的内中也有较大的分歧。

四、“彭溪话”

彭溪话俗称平阳话,属闽南语。具体分布在东南角的彭溪镇、峰文乡、月湖乡和西南部垟溪乡。另外,散居在仕阳镇的个别村落也讲闽南话。目前近3万人讲闽南话。

五、“莒江话”

莒江话具体分布在东北部的莒江、新浦、包垟、连云、翁山、百丈、峰门、筱村(部分)、洪口(部分)和横坑(部分)等乡镇。莒江话区东接文成话区,语言深受文成话影响。目前近五万人讲莒江话。

六、“罗阳话”

罗阳话原只限城内居民使用,后逐渐扩散到附近村落。分布在司前、竹里、黄桥和碑排等乡镇的司前话和罗阳话同是丽水话的分支。二者虽稍有差异,但内部较为统一。目前约5万人讲罗阳、司前话。

七、“蛮讲话”

蛮讲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广大地区,目前约18万人讲蛮讲。内部有一定的差异。从语言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蛮讲可分北蛮讲和南蛮讲。筱村镇、下洪乡、南院乡及以北为北蛮讲,以南为南蛮讲。北蛮讲因受吴语影响很大,语音上与南蛮讲已有较大的不同。